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九宫夜谭第16节(2 / 2)


  凌羽沉下了脸,道:“为什么?为什么我哪里都不能去?”

  “主公特意嘱咐,已至秋分,还请你安心闭关,外面的事,一概不要理会。”为首那黑衣人道。

  凌羽此时已心知不妙,道:“你们到底要干什么?我大哥呢?”其时也看到黑暗之中青光闪烁,黑压压的不知有多少人围着这猎场。凌羽笑了一笑,道:“我大哥不会以为这千儿八百铁甲军,便能困得住我吧?”

  “平日不能,但今日不同。”那人道,“你是主公的义弟,我们自当以礼相待,还请不要为难我们。”

  凌羽朝地上一动不动的斛律莫烈看了看,道:“是你们杀了他?”

  黑衣人道:“不仅是他,所有赶回宫的禁军,一个不留。”

  凌羽道:“甚么?!”手已握上剑柄,此时面前围得铁桶似的铁甲军突然向两边撤开,中间走出一个人来,是个武将装束的高大男子,相貌颇为威武。凌羽叫道:“左大哥,你怎么也来了?我大哥在哪里?我为什么今晚非得留在这里?”

  左肃走到他面前,道:“阿羽,你想一想,今日调这么多禁军来西苑围猎,是你闹着要皇上答应的,皇上此刻会怎么想?必定会认为你是跟平原王合谋要害他的,你如今回去又有什么用?”

  凌羽道:“大哥要杀皇上?!”

  左肃放柔了声音,道:“阿羽,这些事,你不懂,也不必理会。若主公大事能成,你想要的,他都会给你。听话,留在这里,不要回宫了,明儿主公自会来向你赔罪。”朝凌羽伸出一只手,道,“我陪你进去,成不成?你秋分这一日须得闭关,是不能擅动真气的。”

  凌羽默然片刻,道:“我是不懂,但若不理会,那我成什么人了?”

  左肃只觉眼前一花,凌羽霄练已出鞘,一道白影倏忽卷舒,洒出满天寒光,唯见其光,不见其形。众人只觉耳边啷当声不绝,定睛看时,哪里还有凌羽的踪影,众铁甲兵已有一长列齐刷刷地倒地,兵器也全部撒手落地。再向远处一望,一点影子如木叶干壳,凭虚而行,竟似被风吹远的一般。

  众军士不觉凛然,那为首的黑衣人怔了半日,方道:“御寇诀是昔年九宫会的镇教之宝,传说若练成此心法,小能千里取人首级于无形,大能横扫千军。实在神乎其技,南林越女也不外如是!”

  左肃凝视远处,道:“南林越女可比他聪明多了,功成身退,复隐山林,名传世间。我请主公把阿羽交给我,既有这等高手,何不效仿越国剑士,大家都学学?可主公就是不愿意,反倒便宜了皇上,哄着阿羽替他训练羽林军。”

  黑衣人道:“听说若练御寇诀,每年秋分之日必得寻一穴室闭关,原来是真的。他这般赶回去,就不怕毁自己功力么?”

  左肃叹道:“这孩子只知道别人待他好,就也待人好。可人心莫测,他哪里懂?”又道,“乌离,你也别跟他一般见识,他是真不懂事,主公也拿他没办法。”

  乌离笑道:“他是主公的义弟,哪怕他杀我,我也得认了。我只担心,他会不会坏了主公的大事?”

  左肃哈哈大笑,道:“有什么好担心的!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喝了一声,“走,回平城宫!”

  众军齐声领命,顷刻间退出西苑,不见踪影。唯见月光冷冽,数十具尸首躺在长草之中,人人咽喉处赫然一点血痕。遗在地上的兵刃青光竟似充塞天地,森寒如冰。

  ————二十年后————

  第1章

  裴明淮并不认得往黄钱县的路。他一路走,一路问,也渐渐的由“还有一百里”“距此五十里”,终于到了“这条山路一直走下去,走上一个时辰,便是黄钱县了”。但这些回答他的人,都拿一种十分怪异的眼光看他,总要上上下下地把他看个够才会给他指路。裴明淮起初还以为是自己有何不妥,后来一连数人皆是如此,甚至还有些孩子躲在一旁偷偷看他,裴明淮终于确定,若非自己有不妥,那就必是他问的去处有不妥。

  但既已走到此处,怎么着也得走下去。

  裴明淮看看天色已晚,那条山路又甚崎岖,见路旁有家灯笼铺子尚未关门,便想去买盏灯笼。他虽带有火折子,但灯笼岂非更适合走山路?

  那灯笼店的老板一见他过来,模样便活像见了鬼似的。裴明淮一路上已然看惯,目不斜视,只道:“给我一盏灯笼。”

  店老板瞪了他半日,方道:“你……客官,你可是要去黄钱县的?”

  裴明淮道:“正是。”

  店老板脸上顿时现出惊惧之色,呐呐道:“客官,这灯笼我不能卖给你。”

  裴明淮奇道:“为何?”

  店老板左看右看,旁边并无一人。又见裴明淮看起来实在不像歹人,才小声道:“客官,你是第一次到黄钱县吧?”

  裴明淮笑道:“若不是第一次到黄钱县,又怎会问路?”

  店老板道:“客官到黄钱县是……”

  他已问得过多,裴明淮见他似并无恶意,便道:“访友。”

  店老板喃喃道:“访友?那也不是时候……”他说到一半又停住了,道,“客官,不是我不卖给你灯笼。而是我们这里有个规矩,决不可在七月鬼门开这段时日,提灯笼进黄钱县。我这里还有些火折子,不如客人拿去吧?”

  裴明淮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规矩,好奇道:“为什么?”

  店老板连连摇头,脸上惊惧之色更浓。“我这是为你好,客官。”

  裴明淮笑了一笑,放了些钱,顺手拎了一盏灯笼便走。店老板大吃一惊,裴明淮人早已在数丈开外了,顷刻间便没进了暗处。店老板又惊又吓,追出去找了一圈不见人影,踌蹰半日,找了一张黄符贴于门上,小心翼翼地把裴明淮留下的那些钱收了起来,嘴里还喃喃地道:“我卖上一个月灯笼,也未必能赚这些。就算不是人给的,我也认了……”

  说到此处,他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冷颤,忙去把店门给关上了。

  这一头,裴明淮走上了那条小路,更觉得自己买了一盏灯笼是十分明智之举。山路狭窄,仅能容一辆马车通过,虽有月亮,但云层极厚,透下来的光再被小路两侧的树木一挡,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树是柏树,棵棵高大无比,裴明淮把灯笼高高拎起,仰头向上看,竟然黑乎乎地看不见树的顶端。当下心里有些犯嘀咕,这得是多少年的古树,才能长成这副样子?柏树根多且长,这一路上两侧都是柏树,那岂不是盘根错节,地下全都是树根?

  想到此处,裴明淮竟也莫名一阵发寒,提了灯笼,急急地便往前走。山风吹得树影乱颤,裴明淮偶然一抬头,不知何时那轮月亮又自云层中露了半边脸,只是天色黑得发蓝,月色又极惨淡,映得树影一片鬼影幢幢,着实渗人。林子里枭啼不断,尖锐凄厉,不时地还有野兽咆哮之声。裴明淮抓紧了手里那盏被风吹得一团昏黄的灯笼,想着这灯笼的黄光如今笼在他自己的脸上,不知是何等光景,只怕有人见到了也会大叫一声“有鬼”。

  一个时辰的山路不算久,但裴明淮自从上了这条遍生百年古柏的小道上,就没见过一间房,一盏灯,更不要说见到人了。他往前望去,但柏树枝干伸展,交错盘纠,身旁黑压压的一片都是柏树林,实在是望不到尽处。当下也无计可施,好在那条山路还算平坦,虽是夏日,也并没有多少野草,看来是常常有人在走的。想到此处,裴明淮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自己好歹走的是条常常有人走的路,而不是荒山野岭的无路之路。

  忽地一阵阴风飕飕刮过,裴明淮手里的灯笼顿时熄了。裴明淮正想掏出火石再把灯笼点燃,一抬头,见不远处竟有点点灯火,只是那些灯火颜色各异,红、黄、青、紫,色色俱有。裴明淮加快了脚步,走不多时,便见着小路上有了一条岔路。

  那岔路两侧,也是柏树林立。那些灯笼便是挂在柏树之上。山风过处,灯笼忽明忽暗,上面垂着的各色穗子也被吹得乱荡。夜色深浓,灯笼又都悬挂甚高,但裴明淮眼力极好,仍可看出那些灯笼虽形状各异,但都精美绝伦,一色的宫灯式样,均用绫绢糊成。裴明淮忍不住放下了手里那盏只能照亮,毫无美观可言的灯笼,一跃便上了最近的一株柏树,一手攀住树枝,去看树上所悬的那盏灯笼。

  那是一盏六角宫灯,以紫檀木作灯骨,糊着轻红细纱,便如霞影一般,隐隐地看得到红纱里面还有一层淡色绢罗,呈奶白象牙之色,也不知是何种绫罗,极是细柔。绢罗上绣了一尊菩萨,却与寻常庙宇里供奉的颇为不同,衣色碧绿,面庞端丽如满月,只是面色雪白,隐隐透出妖异之态。这菩萨一手执念珠,一手执云,身边海浪翻卷,靛蓝碧青。

  裴明淮觉着这菩萨少见,看了半晌,忽听手里攀着的树枝嚓嚓作响,忙一松手跃回了地面,头顶上那根树枝也跟着折断了,啪地一声落了下来。裴明淮又去看旁边几株柏树上的几盏灯笼,或糊紫纱,或糊红纱,或糊青纱,色泽不一,但每盏灯笼上都绘有佛像。

  这一排灯笼,竟是一路不绝,一直延伸到这条岔路不远处又一个岔路。裴明淮犹豫了片刻,终究抵不过好奇心,沿着这条路又走了过去。一路上,他不时抬头看树上悬挂着的灯笼,数了一数,共有八盏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