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2章椅子腿断了(1 / 2)





  实在是贺志伟这番话太鼓舞人心了。

  今年天公作美,没旱没涝的,各个生产队都获得了丰收。可到了年底,交完公粮,再分到各家各户的粮食依然少得可怜,有个别生产队甚至每家只能分到十几斤粮食。

  一年只有十几斤口粮,一户人家要怎么生存下去?

  他们只能去借粮,借不到的一家老小出去讨饭吃。

  这些生产队的队长心里都有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集体生产给闹的。

  集体生产的结果就是干多干少一个样。

  甩开膀子下死力干一年,年底拿到的粮食跟偷奸耍滑、不肯卖力气的那部分人拿到的一样。

  这谁能服气?

  凭什么我辛辛苦苦一年,你轻轻松松一年,到最后拿一样的粮食,挣一样的工分?

  这样恶性循环,卖力干活的那部分人渐渐的产生不满,最后也消极怠工起来。

  本来大好的一个丰收年,到最后说是丰收,可也没多出多少粮食出来。

  这些生产队长都头疼,可也没办法。

  谁有那个胆子敢去质疑集体生产?谁又有胆子敢改变现状?

  等着吃牢饭吧!

  贺志伟给出的大棚种植,虽然最后成效不知如何,但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家伙吃不饱的状况,所以各位生产队长还是很欢迎的。

  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双井村生产队长,鼻子里冷哼一声,对旁边的另一个生产队队长低声道:“什么大棚种植,简直笑话!冬天能种菜吗?我活了几十年,祖祖辈辈在庄稼地里干活,也没见过冬天能长出菜苗的。等着吧,等着种不出东西来,到时何支书还能这么捧着他贺志伟?”

  旁边的生产队长没吱声。

  双井村生产队长话音里酸溜溜的意思也太明显了。

  这就是眼红了,眼红贺志伟代替他,成为了何支书身边的红人。

  旁边的生产队长在心里嘀咕:有能耐你也去搞新型种植技术,给大家解决温饱问题呀。光在这儿动嘴皮子有个啥用。

  这话他当然只是想想,绝对不可能说出来的。

  双井村生产队长是个什么尿性,他太清楚了,没啥大能力又想削尖脑袋往上面钻营的货色。

  台上,贺志伟讲完话下了台,又继续轮到何支书讲话。

  何支书对丰禾村生产队搞的大棚技术表示了肯定,并表明态度,大队一定全力支持贺志伟的工作,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提出来。

  接下来何支书又请宋主任讲话。

  作为公社一把手,宋主任在贺志伟发言时听得很认真,听完后不断点头,若有所思的模样。

  等何支书请他讲话时,他笑了笑,坐在位置上开始发言。

  宋主任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红军,解放后转业到地方,来到前进公社当起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