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节(2 / 2)


  老君观里不大且年久失修有些破败之相,但观中古木参天,松涛阵阵,倒是颇负意境,棠梨跟着小道士直接往后院中行去,一进后院便见院子里搭着木架子,架子上都是晾晒的药草,棠梨便忍不住吸了口气,这股草药的味道实在太熟悉了,看起来这位劲节先生还真是位大夫。

  棠梨跟着小道士正要进屋,却见另一个小道士从屋里走了出来,看见棠梨皱了皱眉:“清风你这是做什么,不是说了师傅病了不能看诊也不能见客吗,怎么又把人带进来了。”

  清风?棠梨忍不住想笑,想来这个说话的小道士该叫明月才是,正想着,便听清风道:“明月,他说他是大夫,知道师傅病了,来给师傅瞧病的。”棠梨暗道,果然让自己猜中了。

  明月眉头皱的更紧,扫了棠梨一眼道:“他是大夫?”语气很有些不屑。

  清风凑到那明月耳朵边儿上低声嘀咕了几句,想必是说服明月,让棠梨给他们师傅看病,毕竟这时候死马的当成活马医,万一治好了呢。

  那个明月虽不信任棠梨的医术,却被清风说动,不情不愿的让开身子让棠梨进屋看诊。

  棠梨有些哭笑不得,自己这个军总医院炙手可热的中医科主任,竟也有如此不受待见的时候,搁在前世自己如何也不会想到的。

  屋里的摆设不似出家修行的,若非墙上挂的老君像,棠梨还以为自己进了药房呢,整个一面墙的药柜足有两人高,上面标注着药的名称,旁边的长案上秤药捣药的家伙什,一应俱全。

  靠窗的炕上躺着一人,棠梨进来他也没什么动静,躺在哪儿一动不动仿佛死人,清风低声道:“这便是我师傅。”

  棠梨近前,见炕上躺了有个瘦骨嶙峋的老人,年纪瞧不大出,但面色萎黄,瘦弱不看,闭着眼眉心皱的紧紧,若非气息短促,还真不像个活人。

  棠梨心道,怪不得那么多大夫来看了都说不可治,光瞧这光景的确像是不治了,只不过棠梨却发现,自己靠近的时候,炕上的人虽看似毫无反应,但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他的眼皮动了一下,虽很轻微但棠梨还是发现了。

  爷爷曾一再说望闻问切四诊望为第一诊,可见望诊的重要,只有仔细观察跟后面的闻问切相结合才能辨别病因症候用药方能切症。

  若果真是不可治,便不会有这样的反应了,即使只是轻微的反应也说明病人尚有神识,并非濒死之人,棠梨探身又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便问症状病因?

  炕上的劲节先生自是不能回答,旁边的小道士明月不信棠梨,故此只在旁边立着不吭声,眼底尽是忧虑之色。

  清风到底厚道些,开口道:“我师傅近一年立志苦修参悟道法,不让我们跟随,自己一个人搬到了后面竹林内的草屋中,除了每月十五出来看诊舍药,其余日子皆在竹林内,不准我们送米粮亦没有被褥炭火。”

  棠梨愕然:“那你师傅吃什么?”

  清风:“饿了就吃野菜,渴了就喝山间的泉水,这般过了一年,前几日又逢十五却不见师傅出来看诊,我跟明月进去竹林便见师傅昏在地上,这才知道病了。”

  棠梨倒是未想到劲节先生这病竟是自己作的,他还真当自己是神仙了不成,不用吃饭只餐风饮露即可,便是精壮的汉子这般过上一年也熬不住,更何况劲节先生这样有些年纪的人。

  食不果腹,衣被不能御寒,又处在竹林那样潮湿阴冷之地,不得病才奇怪。

  棠梨伸手诊脉,果然脉象微弱,左寸弱,尺弱尚可见,右村弱,关滑数弱,尺若甚。

  明月见棠梨诊脉的样儿还真像那么回事儿的,料定她再装蒜,忍不住出言讥讽:“怎么样,可诊明白了,我师傅这病可有的治?”

  棠梨自是知道这小道士不信自己,并不说能不能治,而是说起了症状:“从脉象上看,先生这病应有些时候了,发病时卧床眩晕不能转侧,每日都会昏厥数次,呕噫不能食数日,不知在下说的可对?”

  清风明月两人惊愕的对视了一眼,心道,他怎么知道的如此详尽,尤其明月顿时收了轻视不屑之心,能只一搭脉便能如此精准详实的说中师傅的症状,足可见此人医术不凡。

  至少前头那些个大夫就没一个说中的,想到此忙肃容揖手:“不知贵客竟是高人,刚明月失礼了,还请贵客大人大量莫要与明月计较。”

  棠梨笑道:“我的确看起来不像大夫,明月小师傅不信也在情理之中。”

  明月这才松了口气,他是真怕棠梨记着自己刚才失礼冒犯,甩手走了,那师傅的生机岂非要断在自己之手,好在他并不与自己计较。

  忙道:“前头的几位大夫都说我师傅这病已不可治,让我们尽早预备后事。”说着眼巴巴望着棠梨,眼里充满希冀。

  棠梨也不忍为难他便道:“劲节先生这脉象乃是中气大虚之症,不过看着虽险却绝非死症。”

  清风明月听了顿时大喜过望,齐声道:“当真?”

  棠梨点头:“性命攸关,自不会胡言。”说着让梅婆婆取了纸笔出来,写了个方子递了过去:“足量三剂煮半个时辰,不分昼夜分三次服用,若我所料不错,一剂下去,先生应能醒了,至明早,便可大有好转。”

  清风明月虽信了棠梨是个医道高手,也对她这番言语有些存疑,他们师傅可不是病一两日了,且前头好几个大夫来瞧过都说不能治让预备后事,连方子都不敢开,谁知这位竟说吃一剂便能清醒,明儿一早就能见大好,难道这不是药方而是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不成。

  两人互视一眼便有了主意,清风道:“既贵客说家师明日便能大好,便请贵客暂在观中住下,待明日家师清醒再感谢贵客。”

  棠梨哪会不知这俩小道士的心思,不过是怕自己开的药不管用,才寻个借口留住自己,本来自己来寻劲节先生就是为了让他知自己的情,这话都没说上一句呢,要是走了岂不白跑了一趟,便点头道:“如此便打扰了。”

  棠梨暂时留在了老君观里,便让梅婆婆回叶府送信儿,也免得老夫人担忧。

  老君观的客居是简陋了些,不过棠梨自小跟着爷爷四处看诊,什么苦没吃过,相比之下这老君观还算条件好的呢,至少被褥干净,有水有饭,还有这阵阵松涛以及隐约的流水声,想必不远处有山泉,卧在竹榻上耳畔听着松涛泉鸣入眠,倒颇有意境。

  第45章 中西结合

  转天棠梨起了个大早, 难得能住在老君观中, 怎么也不能错过山里的好景致,听两个小道士说,这老君观后面的竹林子便是竹山县有名的竹海, 前几日在岳州城外的山上远远望见的那片青葱翠嶂便是这里,且有许多药草,棠梨便寻了个竹篓背着, 穿过老君观直接进了后山。

  一出老君观映入眼帘便是千竿青竹, 翠影摇曳凤尾森森, 棠梨往远处看了看, 竟好像没有边际, 果真是名副其实的竹海。

  旁边有一弯清泉沿着山壁岩石缝隙流淌下来,发出叮叮咚咚的水声,伴着风吹竹叶的簌簌声,以及啾啾的鸟鸣,组成了一首最动听的乐曲, 犹如天籁。

  棠梨驻足听了一会儿才抬脚进了竹林, 湿润的空气催生了许多药草,不多会儿棠梨便采了满满一篓,其中还挖了几颗刚冒出尖尖儿的鲜嫩竹笋, 棠梨怕迷路一直沿着那道泉水而行, 看看日头升了起来, 才原路折返回来。

  道儿上看见了劲节先生苦修的草屋, 说是草屋其实是竹子搭的, 只是顶上盖了茅草,棠梨进去瞧了瞧,不禁摇头,这劲节先生还真是名副其实的苦修,屋里空空如也,莫说被褥就是连床都没有,更没有炭火,便棠梨只在竹林子里待了这么一会儿,便觉冷意侵骨,可想而知到了晚上这里得多冷,没有被褥炭火御寒,不冻死都是命大了,更何况吃的还不好。

  苦寒之地大都食荤,就是为了抵御寒冷,天天吃野菜喝泉水,谁扛得住,加之竹林内阴冷清寒,若偶尔避暑休假自是一方宝地,若久居饮食上便要改变,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饮食特点,正是跟各地的气候有关,中医上讲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治病,此六淫之所以致病正是因过了,有道是万事过犹不及,平和中正方能安泰祥和,可各地的气候又不同,人想适应气候便只能改变饮食习惯,暑热的地方多食去暑之物,而湿气重的阴凉之地便要助阳除湿,这与治病是一个道理。

  而劲节先生久在这样阴寒之地居住,阴寒必生湿气,只吃野菜喝泉水,那野菜大多是清火的寒凉之物,泉水更是山上积雪所融,日日如此湿气未除又添寒凉,长久下去,必会营养不良加风湿病,再重些便中气大虚而至晕厥,这便是劲节先生的病因。

  按说劲节先生既能看诊,这样浅显的道理也该明白,为何还要执意苦修,棠梨一直不大理解出家人这种苦修,人不是神仙,总要吃五谷杂粮,餐风饮露都是神话故事里瞎编的。

  也不知劲节先生是怎么想的,难道他想成仙?

  从后山回来,一进老君观,那个叫明月的小道士便迎了过来,一脸兴奋的神情:“叶,叶大夫你那药方当真比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还灵验,果然就像你说的那般,只昨儿吃了一剂我师傅便清醒了,今儿早上吃了第二剂,如今都能下炕走动了,我师傅特意让我来请叶大夫过去,也好当面道谢。”

  既然能让明月来请自己,可见好了不少,棠梨便放下药篓往去见劲节先生,这也正是她来竹山县的目的。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