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94章(2 / 2)

  虽然言说起那位死讯时,眉宇间的确有些伤感,但徐循对皇帝何等熟悉?从他放松的肩膀,挺直的脊背来看,这个死讯,固然是让他悲痛,但更多的可能还是轻松。——这也没什么好稀奇的,做皇帝的泰半都是如此,亲情固然重要,但和皇位比,却又是轻如鸿毛了。

  “等头七过了以后,”她说,“也可以给先帝上谥号、封坟了吧。”

  “是,”皇帝道,“今日已经有人上奏章言说此事了。”

  心向正统的人肯定是有的,但投机者也一样多,皇帝身边,什么时候都不会缺了肯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的人。这不是,才递了个话头出来,就有人抢着往下接了。要知道先帝的衣冠冢已经建好很久了,只是一直都没有举行大葬礼,皇帝不提,朝中也没人催促,大家都是在等个契机——现在,自然就是最好的契机了。

  “你那两个侄子,也该定下王爵了。”徐循又提醒道,“不过……可不要封在山东。”

  这个玩笑开得有点恶劣了,皇帝有点忍不住要笑,又觉不妥,表情一时有些纠结,“孩儿知道了,娘请放心。”

  “我是放心得多了。”徐循点了点头,又平平淡淡地提点道,“定谥号时,不要太过苛刻了,当然,也无需过分美誉,反正平实为上吧。”

  人都杀了,要是谥号还给谥个隐、刺这样的恶谥,难免会让人议论皇帝过于刻薄寡恩。定个还不错的谥号,再风光大葬,善待子嗣,又暗示一些心腹引导一下舆论,为皇帝歌功颂德的声音也会多起来。如果把害死先皇的责任推到太后头上,皇帝本人顿时就更纯白得如白莲花一般了——也别小看这样的形象塑造,虽然大有自欺欺人的嫌疑,但没有这个名声,连皇帝办事都会受到影响。毕竟因为得位特殊,皇帝天然的权威不重,他本人名声好,六部大臣桀骜不驯、私下互相串联的情况就会少一些,如此一来,君臣关系也不至于太过针锋相对,不然,若是有个稍微强势的大臣作为领导,要架空皇帝也不是说笑的事情。徐循当年问政的时候,哪还不知道要架空一个半外行有多容易?除非有闹个鱼死网破的决心,否则,皇帝的名声,对他治国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皇帝本人如何,徐循是最了解的了,他不但没有闹个鱼死网破的决心,而且是前瞻后顾的性子,她疑心若非有自己出面,不容置疑地把先皇解决掉了,在杀不杀这个问题上,他是永远都下不了决定的。——有这个问题膈应着,让他如何在宝座上坐得舒服?只怕此事郁积在心中,最后闹出病来都未可知,不论如何,现在有了个结果,从前的事,终究已经成了过去,以后,大家都可以放心了。

  母子两人议论了一番,也就把先皇身后的待遇给大致定了下来,一些细枝末节,便要留给阁臣们去操心了,皇帝又坐了一会,问起姐姐。“点点近日怎么没有看到?”

  “孩子出水痘,在家照看着呢。”徐循说,“说来你们是有两个月没见了,上回她进来,还说你赏了她的那个小镜子奇巧无比,亮得不得了,是世上罕见的珍物,她都不敢收了——什么东西这么稀罕,连我都没见过。”

  “下回让姐姐带进来给您看看就知道了。”皇帝笑着说,“是整理乾清宫仓库的时候翻出来的,刚好马十在一边了,看了便说,这是先皇手里的爱物,先皇一直秘密收藏,谁都没给看过——一块巴掌大小的镜盒,打开以后里面是片清水琉璃,背后贴了银片,所以照人特别清楚。我虽觉得好,可镜子太小了,我平日又用不上,想着姐姐必定喜欢,就送去给姐姐了。”

  “这么好的东西,你也难得的,”徐循不免为点点客气几句,“给皇后也好,给你那唐妃也好,给她干嘛,你那几个外甥极是淘气,万一跌碎了,多可惜?”

  “就是好东西,才想着留给姐姐啊。”皇帝说着,忽然笑了,“还记得小时候,姐姐穿不上的礼服送到我这里来,养娘虽收了,却不见得多高兴,身边几个伺候的姐姐,背地里还抹眼泪,说是咱们受欺负了,连件新衣服都不配穿。”

  徐循也还记得这件事,当时她虽没当着孩子的面说什么,背地里却是把钱嬷嬷喊来数落了一顿,当时未能约束点点的侍女颇被打发走几个。不过,孩子当时还小,到底也没当回事就过去了,不料壮儿虽然没提过,但心里确实记着这事了。

  “小时候懵懂,才知道自己身世的时候,看姐姐就时常有些不喜欢。”皇帝抢在徐循跟前,又笑着说道,“现在长大了,再回头想起来,却才明白了姐姐的心思。小时候娘待我们挺严格,常礼服已经是难得一穿的漂亮衣服,若是弄脏了还要受罚……虽穿不上了,却也是好东西,姐姐就想着留给我了……在她心里,我就是同胞弟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从没想过避什么嫌疑。倒是知道我身世的养娘、宫女们,不免多心了。”

  徐循没想到皇帝说出这一番话来,倒是吃了一惊——皇帝在说的,明显不是点点,又或者那件衣服,那块镜子。

  “怕是娘又或者嬷嬷们说了什么,以后姐姐也没再送过自己的东西来了,但我长大以后,心中倒是巴望着姐姐能再这样待我……人非得要长大了,才明白这世上最少的,就是真心待你的自家人。”皇帝深深地看了徐循一眼,“自家人之间,许多事无需言语,情分都在心里装着。”

  虽说想着皇帝也不大可能装傻到底,但母子两人多年来,也没有谁说过这样掏心掏肺,甚至是有些肉麻的话,徐循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即使她做这件事,并非是全盘为了皇帝考虑,但现在皇帝如此表态,又岂能不欣慰有加?

  这孩子,终究是长大了,已经懂得反过来关心母亲,让她安心。

  “你我心里都明白就好了。”她缓缓地道,“壮儿,这件事做完,娘也没什么好操心的,唯一的忧虑,就是你的子嗣还不够旺盛……”

  “我还年轻呢。”皇帝倒是笑了,毕竟是年轻人,去了心腹大患以后,情绪都是轻快的,见事也常往乐观了去想,不可能一直忧心忡忡。“爹在我这个年纪,连大姐都没生,娘你也实在是太多虑了些。”

  徐循想想,也不由自失地一笑,“年纪大了,就是这般,心里总是装着事儿。”

  “要说现在,其实也不是没事儿……”皇帝就和徐循说起了自己后院那点事,“说过汪氏几次了,她也不听,和杭氏还是合不来,倒是见天往庄肃皇后那里跑。我听唐妃和我说,皇后居然说过什么太子该由先皇长子来当的话——只是没别的旁证,就靠唐妃这么一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皇帝和父亲是一个毛病,同嫡皇后感情都不好。不过他对太子生母杭妃也不是十分宠爱,倒是最宠新近入宫没有多久的唐妃,若非不好让她的位分压过杭妃,徐循冷眼看着,只怕是早就要封什么宸妃、皇贵妃了。好在虽然宠,但也不至于昏了头,对于唐妃的话就一味偏听偏信了,还是会有点思考的。

  ——不过话说回来了,徐循还真是相信汪皇后可能会说出‘太子该由先皇长子来当’的话,从还是郕王妃开始,她的脾气就硬得不成样,和妯娌钱皇后完全是两个极端,两夫妻的感情一直都算不上好,而且汪皇后对于自己过门没多久就多了个庶长子的事,始终是耿耿于怀。此女的政治素养大约也就是庄肃皇后水平,要是哪天受了气,冲口而出这么一句,她也不会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