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3章 父母之命(2 / 2)


林春也帮着招呼众书生。

都是些普通家常菜,然众人尝过一口,先有一个人称赞,接着就都赞不绝口起来,都说果然不后悔,亏得没去酒楼。

沈望几杯酒下肚,俊面发红,笑道:“怎不见黄姑娘?她在堂上舌战群儒,回来又下厨,最是辛苦,吃饭的时候却不上桌,岂不让我等愧疚?”

众人忙都点头。

他们想,像杜鹃那样的女子,不该忸怩怕见人才对。

黄元瞪了他一眼道:“吃你的吧!”

他见沈望对杜鹃十分上心,心下警惕不已。无他,这两个好友都是富贵子弟,眼下虽未成亲,但身边女子多多,杜鹃实在不合适进入那样的内宅。

任三禾听了他的话,多看了他一眼。

然杜鹃很经不起念,刚说到她她就进来了。

众书生眼前一亮,都停了筷子,望向她。

杜鹃先对大家一笑,问道:“这菜可还能吃?”

昝虚极不禁呛了下,微红了脸,瞅着她摇头,似在嗔怪她太谦虚。这菜要是不能吃,什么菜能吃?这不是讽刺他们么!

沈望也道:“黄姑娘莫不是躲在外面看我们吃了,觉得我们吃相太难看,才故意进来说这话的?”

众人都笑了起来。

杜鹃摇头笑道:“那我就安心了。抱歉的很,刚才我姑妈来了,好像有事找我爹呢,让弟弟陪你们吧,我爹暂且失陪一下。”

原来她是进来喊黄老实的。

众人忙都说不碍事,请伯父尽管自便。

黄老实一头雾水,被杜鹃拉了出去。

林春觉得杜鹃面色有些不对,正想着黄招弟来有什么事,黄元却向冯长顺和任三禾等人打听起这个大姑来。――他也觉得杜鹃神情不对了。

杜鹃当然面色不对了。

黄小宝和黄招弟来了。黄小宝告诉她:他们走那天,大姑也回娘家去了。听说黄元找回来了,却犯了事下了大牢,便怂恿爷爷奶奶将她许给了姚金贵,说金贵表哥如今当了官,能救出黄元;又说姚金贵就是鱼娘娘说的杜鹃命定的夫君。黄老爹和黄大娘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就是村里正,听说外孙子当了官,哪有不信的。没见杜鹃连林家亲事都拒绝了吗,鱼娘娘说的自然另有其人了。这人除了当官的外孙子,还能有谁?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想不到当初杜鹃一顿骂,竟然将外孙子骂成器了。可见这姻缘冥冥中自有注定。当即喜出望外地答应了亲事,又托闺女回家请姚金贵使力,要救孙子出来。

黄小宝劝阻不住,便亲自陪着大姑出山,来给杜鹃送信。

他们先去了山阳县,将情况对姚金贵说了。

姚金贵听后,自己不敢离开任上,就写了一封信,让人送黄小宝和黄招弟来府城,去荆州书院找一位什么姓方的夫子,托他去求知府大人,说不定能救表弟出来。

黄小宝也心急堂弟,就和大姑来了府城。

去了府衙一打听,谁知黄元已经放出了,这才找来客栈。

眼下,黄元的官司是没事了,可杜鹃的亲事变成事了。黄小宝太了解杜鹃了,他才不信大姑和表哥的鬼话呢,觉得杜鹃不可能答应这门亲的,因此一来就竹筒倒豆子,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杜鹃。

杜鹃气得差点吐血。

想她多随性乐观的一个姑娘,被姚金贵生生气得要吐血,可见他的本事。

因为,如今情势转换,再不比当年了:

如今姚金贵是官身,此其一;其二就是爷爷奶奶收了姚家的聘礼,还在聘书上摁了手印,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这一条,放在大靖哪一家,这亲事都成了定局;其三,若在深山里,这事也好办,可是黄家刚认回黄元,黄元身上也有功名的,标准的读书人,黄家行事再不能无所顾忌了。

她先把黄老实喊出来,告诉他这事,然后道:“爹,我还是那句话:无论怎样你都不能答应这门亲,不然我就不活了。”

大房已经分家了,她的亲事该爹娘做主。

黄老实急忙点头,却又忧心地说道:“杜鹃,爹不答应也不成啊。金贵做了官,当官的想干什么,爹也没法子呀!杜鹃,你不能答应这亲事么?”

杜鹃看着老实爹郁闷不已,忽然又觉得悲伤――

爹还是那个爹,心意却不如以前坚定了。

***

今天三更呢。欠亲们七更,今天先加两更,明天四更。